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型的不斷發展,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而傳統豪華品牌自然也不甘落后,它們相繼推出各自的新能源車型。在我們較為熟悉的BBA中,奔馳和寶馬目前絕大多數新能源車都為“油改電”的模式,而奧迪的Q5 e-tron卻使用了MEB的純電平臺,那么MEB平臺搭載到奧迪的車型上,它的表現將會如何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實際的試駕體驗尋找答案。
在外觀方面,本次的試駕車輛是橘紅色車身搭配黑色車頂,給人年輕運動的感覺。前臉部分提供錦衣套裝、機甲套裝兩種設計風格,外加扁平化的車標以及封閉式的中網,提升了整車的科技感和未來感。
大燈部分做了上下分層式處理,上方為“定制化數字可變”日間行車燈,支持四種顯示效果,可以通過MMI觸摸交互系統在四種效果之間切換,點亮后的視覺效果不錯。
來到車身側面,Q5 e-tron的整體線條較為平滑,通過大幅度彎曲呈現出圓潤的輪廓,外加四個突出的輪拱造型,讓車身看起來更為寬大。在車身尺寸方面,Q5 e-tron的長寬高分別為4876/1860/1675mm,軸距為2965mm;其中,除了車身寬度外,其它尺寸均比Q5L更大。
車尾部分,Q5 e-tron的車頂線條與D柱平滑的銜接在一起, 并與后腰線有所融合,進一步提升了整車的視覺長度。而貫穿式尾燈則加強了車身后部的視覺寬度,外加車底擴散器的造型以及熏黑的車標,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運動感。
來到車內,內飾的布局較為合理。與Q5L不同,Q5 e-tron的中控屏幕為嵌入式設計,并向駕駛員傾斜,觀看角度更為合理,其清晰度和反應速度都能滿足我們日常使用需求。
方向盤采用上下平底的六邊形設計,看起來的質感和實際握感都不錯,雖然是四輻式方向盤,但運動感不減。
座椅采用皮質與翻毛混搭的材質,坐起來的軟硬度適中,同時全系標配主副駕駛座電動調節、座椅加熱,而座椅通風和按摩在部分車型上需要單獨選配。
由于試駕車為6座車型,所以第二排座椅為獨立設計,其乘坐舒適性較好,屬于歐洲車那種偏向于硬朗的感覺,但又不至于不舒服。第二排座椅支持前后以及靠背調節,如果將第二排座椅調節到最后,能夠獲得不錯的腿部空間;頭部空間的表現也不錯,外加車頂的全景大天窗,視野非常通透,有種MPV的乘坐感受。
但由于車身尺寸限制,如果將第二排座椅調整到完全舒服的狀態,第三排座椅也只能作為應急使用。當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后備廂可以獲得純平的拓展空間,其拓展后的后備廂容積為1825L,載物能力較強。
動力部分,本次試駕的車型為50 e-tron,也就是前后雙電機的四驅版本,最大功率為225千瓦,峰值扭矩460?!っ?,0-100km/h加速時間為6.7秒。在40 e-tron版本上,新車采用后置單電機,最大功率150千瓦,扭矩為310?!っ?。
在續航方面,全系車型的電池容量均為83.4kWh,在CLTC工況下,40 e-tron續航里程為560km,50 e-tron續航里程為520km,滿足日常的市區通勤以及小長途都沒問題。
在實際駕駛方面,Q5 e-tron的路感清晰,屬于較為緊繃的類型,如果喜歡開快車的朋友應該會喜歡這樣的底盤調教;但如果抱著佛系舒適駕駛的心態,會感覺底盤略微有點偏硬,不過也能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高速道路和城市快速路中,Q5 e-tron的輔助駕駛系統邏輯清晰,無論是跟車距離還是車道保持能力等都有不錯的表現。雖然不具備非常高階的輔助駕駛系統,但在現有的條件下,Q5 e-tron做到了成熟好用,給人很穩定的感覺。
綜合看下來, 奧迪Q5 e-tron與同級傳統豪華品牌相比具備一定的新意,靜態體驗和動態駕駛體驗都還不錯,雖然沒有同價位造車新勢力車型中花里胡哨的功能,但在基本的行駛層面穩定可靠,給人很安心的感覺。
在筆者看來,即使是新能源車型,車好開仍然是第一要義,一切智能化的配置都要建立在好開的基礎上,而奧迪Q5 e-tron恰好是這樣的一臺車型。如果您只考慮在傳統豪華品牌BBA中購買一臺純電車型,奧迪Q5 e-tron是可以考慮的車型,如果后期能有較為合適的優惠,Q5 e-tron的性價比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