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華為冬季旗艦發布會熱度頗高,可能大家一半是對將在發布會上亮相的AITO新車好奇,一半是想看華為如何“打臉”自己不造車的說法,那么問界M5究竟算是華為“造”的第一款車嗎?
先來看看這款車本身。問界M5定位中型豪華SUV,基于賽力斯全新純電驅增程平臺(DE-i)打造,同時搭載了華為Drive ONE純電驅增程平臺和雙電機四驅方案,車內則在業界第一個采用了華為Harmony OS智能座艙方案,包括Harmony OS車機操作系統、HUAWEI SOUND音響系統以及HUAWEI Share等幾乎全部華為在智能座艙上的前沿技術。
此外這款車從前期的規劃、設計,到后期的營銷、售賣都由華為一手包辦,可以說品牌和產品的定義權已經掌握在華為手中,賽力斯的角色更像是家貼牌代工生產廠而已。但從華為官方的觀點來看,華為堅定自己的“不造車”路線,只是“攜手合作伙伴幫助車企造好車”。不過,華為的說法也不無道理。
進入汽車“新四化”的全新產業布局,汽車的智能化與這些在通信、計算和操作系統領域有著深厚技術積累的電子科技企業注定會緊密聯系在一起。用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的話來說,未來的汽車將會是“比特管理瓦特;算力驅動馬力;軟件定義功能;軟件深度參與到汽車的定義、開發、驗證、銷售、服務過程中,并不斷優化各個過程”。
基于此,華為建立了自己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門,聚焦ICT技術,圍繞iDVP、MDC和HarmonyOS智能座艙三大平臺,構建生態圈,并全棧自研基礎硬件電驅系統、5G模塊、自動駕駛傳感器、計算平臺模塊(自動駕駛計算平臺、MCU、域控模塊)、基礎軟件系統HiCar、鴻蒙操作系統、CCA架構等,從硬件到軟件均有涉足,包括了智能汽車幾乎所有的核心業務,在與北汽極狐合作推出的阿爾法S全新HI量產版、與長安和寧德時代推出阿維塔(Avatr)品牌、與廣汽埃安合作將要在2023年量產的全新智能SUV的合作中,華為也主要在扮演一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增量部件供應商的角色。
同樣的,對于問界M5,華為也是這樣定義自身的作用。所以,雖然電子科技企業造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如蘋果雖然沒有官方宣布,但要造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OPPO此前也宣布了自己的造車計劃,小米則已經成立專門的造車公司,大張旗鼓的進入準備階段,華為也依舊堅定“不造車”的路線,而是專注于自身的長處,為汽車制造“賦能”,或許這樣的華為會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