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本田、豐田、現代等全球知名車企都開始往電氣化轉型,越來越多車友們傾向于購買電動車,電動車環保節能是好,但電池衰減也是個硬傷。
大多數車友在選購電動車時,首先會關注電池衰減問題。之前國外電動車愛好者買過早期大眾ID.3,竟然發現車在使用第一年后損失了8%的初始電池容量,大眾官方倒也實誠,通過測試后承認了自家車電池容量大幅下降的事實。
電池一年就衰減8%,好好的車幾乎開不了幾年就得換電池,這種事件一經曝光,誰不倒吸一口涼氣?!
其實說到電動車電池,這是個老話題了,相比傳統燃油車來說,續航跟充電時間永遠是新能源汽車面臨最大的問題。這次電池衰減8%車輛是海外大眾ID.3,那么國產ID.3是否也存在這種隱患?我們一起來看看。
有記者參加車展時問過上汽大眾的一個高管,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他們:歐洲有位ID.3車主用車一年電池就衰減了8%,國產的ID.3會不會也這樣?
他們給出的答復是:歐洲ID.3搭載的是LG化學的動力電池,國產ID.3搭載的是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5年25萬公里衰減也只有2.8%。
說明了什么?電池性能是關鍵。
電池的性能如何,關系到電動車跑的有多遠,跑的有多安全。
電池先不說能跑多遠,首先是安全。像前面說過出事的海外大眾ID.3搭載的LG電池,不止一年2萬公里衰減8%,還曾發生過自燃事件,國內媒體當時也有報道,但并不知道事故原因是否與海外ID.3搭載的LG電池有關。
既然外國的車不靠譜,國產的車是不是會像國外大眾ID.3那樣弱爆?你真的多慮了。
大眾ID.3電池組采用了360°無死角電池裝甲,用鋁沖壓裝甲和熱成型鋼梁包裹住電池組,這樣可以在多方向撞擊下盡量減少電池所受到的沖擊,減少起火風險。其電池包也是經過多項測試,可承受長時間水下浸泡、-30℃下正常工作等。
電池安全了,就要提高車輛續航里程。目前只能通過裝更多電池或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來實現。但是車身能夠提供給電池的體積是固定的,很難再進一步提高,所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是提升續航里程的最佳方法。
上汽大眾ID.3,這款車搭載了一臺最大功率125kW的電機,動力電池是由上汽大眾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提供容量為57.3kWh的三元鋰電池組,電池包通過338項電池安全驗證,車身為高強度結構,NEDC標準續航里程430km,完全可以滿足用戶的日常使用。
注意,上汽大眾ID.3用到的三元鋰電池,前幾年對于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憂慮較大,目前以基本消除了顧慮?;\統來說磷酸鐵鋰電池的穩定性及充放電次數相對占優勢,但缺點是能量密度較低、冬季電量衰減較明顯。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冬季衰減較少。雖然電動車自燃大部分是三元鋰電池的車型,但自認為屬于偶發事件。
問題來了,國產上汽大眾ID.3以后會不會成為新星?
其實上汽大眾ID.3的競品本就不多,再加上大眾深耕市場幾十年,給消費者留下了很深印象,也擁有足夠多的用戶口碑,相比剛冒出來沒兩年的新勢力品牌而言,“大眾”這個招牌確實更容易讓人信任。
別看ID.3體型不大,但得益于電氣化架構,它確實存在軸距優勢,上汽大眾ID.3的車身尺寸為4261×1778×1568mm,它的軸距為2763mm。這款車的車型十分精巧,它的前懸和后懸都很短,采用了較長的軸距,因此這款車的座艙在縱向上會有很好的發揮。
即便不與高爾夫做對比,廣汽埃安AION S Plus的軸距是2750mm,小鵬汽車P5的軸距是2768mm,別忘了這兩款車的車長都超過了4800mm。
所以無論是代步要求小巧靈活,還是家用需要內部空間,ID.3兼顧的都挺好。
當然和其他同價位車型相比,ID.3的價格優勢不是特別明顯,比如入門版510km續航的零跑C11、入門版460km續航的小鵬G3、入門版510km續航的奇瑞大螞蟻、以及入門版500km續航的埃安V,這些車型續航更長,價格更便宜。但是ID.3依然有屬于自己的優勢。
上汽大眾ID.3新車補貼后售價區間為15.9888-17.3888萬元。ID.3已經是繼ID.4 X、ID.6 X之后上汽大眾的第三款ID.系列車型了,同時也是目前ID.系列中售價最入門的車型。
不到20萬就能買一輛大眾的純電動車,這誘惑力其實還蠻大。和ID.3差不多大小的車型則很難同時達到ID.3的品牌力、時尚值及整體產品力,甚至如今在大眾所有產品里,ID.3也是最不會面臨內卷的一個。所以,如果你對車輛的尺寸和空間大小沒有太大需求,只是日常代步的話,那么價格更低續航更長的ID.3更香,是不是?
憑借大眾的招牌,以及ID.4和ID.6在國內市場的鋪墊,ID.3也正以一款“傳統品牌精品好車”的標簽植入市場,這正是消費者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