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1歲了——去年廣州車展上,埃安品牌宣布獨立。
這一年,埃安的成績單很不錯:
銷量方面,2021年預計銷售11萬輛,穩居10萬級以上主流市場前三。
為什么埃安會賣得不錯?
我們容易看到那些直接的因素,比如:
產品層面,強款迭出。廣州車展亮相的AION LX Plus,是首款續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達到1008公里(CLTC工況)的電動汽車。AION S,是A級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冠軍。AION Y和AION V都是同級別產品力突出的車型,終端市場供不應求。
AION LX Plus核心參數
渠道方面,廣汽埃安已經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建設了166家車城店和113家商超店,渠道終端店數量累計已達279家。
產能方面,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的產能10萬輛/年,由于用戶訂單量激增,產能利用率已超140%。另外,2022年初廣汽埃安將完成首個工廠20萬產能擴建,同時第二個20萬產能工廠也將在明年底建成投產,2023年將具備40萬年產能。
但是,埃安不過1歲,即使是將它的前身廣汽新能源算在內,也只僅僅是一家成立不足5年的企業,銷量,以及產品、渠道、產能,其實都是做對的了結果,而不是原因。
就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和廣汽埃安高層舉辦了多場發布會、接受了多次訪談,介紹了一些深度信息。包括:
1008公里續航的AION LX plus的電池技術源自自研,而且,準備自產電池,并計劃到2025年自產電池占一定的比例。
埃安和華為合作的車型,將在2023年上市,但是,智能駕駛方面,埃安大部分車型還是會搭載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技術。
埃安發布了自研的星靈電子電器架構,是車云一體化集中計算的電子電氣架構,集成控制部件,加強計算能力,支持車輛快速迭代升級。
還有,埃安在體制機制上也變革,今年8月底,埃安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啟動,員工即將有機會持有公司股份,再引入戰略投資者,后期將擇機上市。
這些深度信息,有助于我們理解埃安的成功——能力構筑競爭,人才決定能力,背后則是戰略選擇和體制機制保證。
智能駕駛方面的選擇就很有代表性——盡管華為的能力突出,并且受民意青睞,但是事關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東西,埃安始終掌控在自己手中。
1
電芯自研、部分自產
廣汽埃安AION LX Plus的1008公里,不是因為需要參與續航競賽才推出的科研車型,而是廣汽埃安在電動汽車技術上研發出的果實。
Aion LX Plus
在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免征購置稅目錄的公開信息中顯示,廣汽埃安AION LX Plus 1008公里續航版本的動力電池采用144.4kWh三元鋰動力電池,動力電池包重量690kg,能量密度比達到205Wh/kg,是目前量產車型中能量密度比最高的車型之一。
系統能量密度非常突出,其前提,當然是高比能的電芯。
電芯方面,廣汽埃安采用了“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這一技術,在電池負極加入了像海綿一樣柔軟的硅片。相對于常規使用的石墨,硅在充放電過程中的膨脹和收縮被限制和緩沖,不會碎裂,還可如同海綿吸水一般儲存更多能量。
這項技術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大幅降低了電池的質量和體積,在同等電量情況下,動力電池單體電芯可實現體積減小20%、重量減輕14%。
埃安的技術人員表示,海綿硅負極片電池目前的電芯能量密度可達280Wh/kg,未來將達到315Wh/kg。
海綿硅負極片電池只是埃安自研電池技術中的一項。在廣州車展之前,廣汽埃安還推出了具備6C充電能力的AION V Plus車型。
動力電池系統方面,埃安研發了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這一技術包含超高耐熱穩定的電芯、超強隔熱的電池安全艙、極速降溫的速冷系統以及全時管控的第五代電池管理系統。在這五項技術加持下,電池包安全性大幅提升。即便是三元鋰電池的整包,也能做到針刺不起火。
因此,在動力電池領域,廣汽埃安已具備研發生產安全、高倍率充放電以及超高能量密度三種不同技術路線動力電池的能力。
動力電池生產方面,廣汽埃安目前已經在廣州工廠內部進行劃出一小片地,進行電池的生產工作。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表示,電芯肯定是核心技術,需要自主可控的最重要的部分?!皬V汽研究院已經在5、6年前就開始研究電芯了,混改之后,相應的技術會轉移到埃安?!?/p>
古惠南說,“我們現在正在建相關的電池線,爭取明年底建成。到2025年的時候,我們希望埃安在電池、電芯領域,有一定比例的自給自足?!?/p>
2
智能駕駛以自研為主
汽車的未來一定是智能汽車。
在電動汽車被證明可以取代燃油車后,智能電動汽車被認為是可以取代電動汽車的新產物。廣汽埃安已經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推出了ADiGo智能系統,但在更多互聯網競爭對手入局后,廣汽埃安還準備了后招,星靈電子電器架構。
星靈電子電器架構
此次車展,廣汽全球首發下一代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可實現硬件即插即用、軟件常用常新,這是一個可以讓汽車實現持續增值的平臺。
星靈架構是由汽車數字鏡像云和中央運算機、智駕計算機、信息娛樂計算機三個核心計算機以及支撐純電、混動控制的區域控制器,配以高速以太網和5G等技術而構建成的車云一體化集中計算的電子電氣架構。
相比分布式架構由53個電子控制單元組成,星靈架構將控制器減少約20個,算力提升50倍,線束縮短約40%。同時通過搭載高速車載以太網,將數據傳輸速率提升10倍,從而實現硬件即插即用,軟件常用常新,讓升級像電腦一樣簡單。
同時通過制動、轉向、電氣系統的冗余設計,以及采用國密、SECOC等多種算法的獨立加密管理模塊,實現ASIL D級的安全保障。
為簡化架構,克服底層軟件、代碼難以統一等一系列行業難題,廣汽組建了千人研發團隊,投入120億元歷經日夜攻關,成功研發出擁有150多項核心專利的星靈架構,其中發明專利占比80%以上。
廣汽星靈架構的到來,將為AION系列產品的智能化全面提速,未來在自動駕駛層面,星靈架構支持L4級及以上高階自動駕駛,為用戶帶來高速+城市路況的全場景自動駕駛體驗,全面開啟未來智能出行生態。
在采訪環節,有記者問古惠南埃安與華為合作智能駕駛的進展。
古惠南表示,跟華為合作,僅僅是利用華為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優勢。作為一家ICT公司,華為有他的優勢,“我們會在這個領域跟他有相應的合作,但是更重要的是,廣汽走的自主這條路,到2023年,我們搭載華為技術的車也會投放市場,但是大部分還是搭載我們自主研發技術的車,合作與自研雙軌并行?!?br/>
無論是電芯的自研,還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自研,都體現了埃安造車的一個主要邏輯——作為主機廠,有必要掌控未來核心技術。
古惠南說,第一,“我們會堅持對外的合作,但是更重要的一條路是合作+自研的雙軌并行。不管是EV(電動)還是ICV(智能汽車)技術,埃安都堅持自主可控的研發和產業化,但是也會對外合作,兩條路并行走?!?br/>
3
體制機制變革
研發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激勵。單純的高薪肯定不行,還要有更多激勵辦法。
在本次車展發布會上,廣汽埃安還宣布將在2022年完成混改,員工有機會可以持股,并擇機上市。
在廣汽新能源從廣汽集團中獨立之后,推出埃安品牌,未來廣汽新能源將以股份公司形式獨立上市。
在廣汽新能源獨立之時,廣汽集團給予了大力支持,將部分人員與專利劃轉至廣汽新能源旗下,隨著廣汽埃安銷量的穩步上漲,未來廣汽新能源混改后的獨立上市,被市場所看好。
從本次廣州車展廣汽埃安所透露的信息來看,未來廣汽埃安將在電動汽車,智能汽車領域全面發力,從動力電池電芯到整車平臺,以及未來的電子電器架構,廣汽埃安均有了獨立自主的規劃。
誰來執行?當然是埃安的工程師們。
“這個行業還是要靠人才,需要組織的保障。對員工來說,現在埃安員工馬上可以持股了,積極性會大大提升?!惫呕菽险f。
——END——